企业博物馆

企业博物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发布人:企业博物馆
关于博物馆陈列中互动体验展示的相关概念​
时间:2022-03-25浏览量:1205 次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逐渐脱离了藏品、文字说明、辅助展品等静态展示对观众进行教育的被动模式。对于现代博物馆而言,即便是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动态展示也不能完全满足博物馆教育的需求。因为无论是静态展示还是动态展示,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展览既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能从观众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得到观众的反馈。互动体验陈列的发展,使得现代博物馆的教育模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互动体验展示的相关概念。

展示

展示是博物馆基本职能之一,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最早的文物展示可以追湖到公元前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军事首领为显示古罗马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每次战役后在神庙前向公众展示从各个城邦掠夺来的艺术珍宝战利品。从罗马人开创下公开展示的先例到全球博物馆事业勃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展示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中古时代的十世纪到十四世纪,文物一直为皇家和教会以及私人收藏家所有。公私收藏机构的举行的展出,旨在满足少数公众(传教士,学者,艺术家,贵族和特权阶级)的好奇心,提升收藏家本人的政治或社会地位。这样的展出不重视陈列的手段和技巧,更不顾及观众的喜好,因此这一阶段的展示是原始的朴素的。

关于博物馆陈列中互动体验展示的相关概念​-企业博物馆
法国巴黎卢浮宫

第二个阶段以17世纪法国卢浮官对公众开放为标志,欧洲的皇家贵族与教会收藏逐渐开放给大众。文化资产为全民所有的概念从此成为现代博物馆的导向,这种导向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博物馆规模扩大,藏品无保留地公开给公众,博物馆开始具有教学示范的功能。随后具规模的博物馆相续建成,如:美国史密斯研究院(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建立开放等。由于藏品数量和种类的丰富,博物馆对展品的选择,展览主题的分类设计和展示效果的关注多了起来,但仅局限于让观众获得正确的知识达到全民平等的教育原则,这个阶段的陈列是平面的编年排列展览。

关于博物馆陈列中互动体验展示的相关概念​-企业博物馆
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成果--虚拟现实博物馆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到新世纪。娱乐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出现使得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完全由收藏转移到教育上来,观众期盼在博物馆得到信息更希望得到娱乐。同时公众考古学提出考古学知识大众化理念,作为考古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博物馆,必须为考古资料的展示与复原提供了新的展示手段和方法,让观众成为博物馆陈列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随着互联网为代表传媒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数字化博物馆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促成各种互动展示手段日趋多样。这一阶段的展示是立体多维的、互动的。

体验

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博物馆学家约翰佛克( John Falk)将参观行为全过程定义为博物馆体验( Museum Experience),他指出:博物馆体验并非单向的,而是个人条件、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共同构成的互动的体验模式( Interactive Experience Mode)。换言之,观众的博物馆体验不仅仅是观众与展览互动后的结果,也是观众个人与社会条件、博物馆环境条件共同建构的成果。个人条件指的是每位观众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诠释在博物馆得到的讯息。由于大部分观众不是单独参观博物馆,他们所看、所做、所得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伴团体的影响,这就是构成博物馆体验的社会条件。

关于博物馆陈列中互动体验展示的相关概念​-企业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互动式教学体验

当观众步入博物馆开始选择性地参观展览,互相讨论问题,尝试对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予以个人化理解并赋予其意义时,观众选择参观的展品就会被加入到自己的博物馆体验中。由于各自的个人条件与社会条件不同,每位观众的个人体验也是不同的。有博物馆体验的观众比初次参观博物馆没有参观体验的观众,能从展览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为他们能将展览内容以有序的类别予以群组化;没有参观体验的观众在观看一个展品丰富的展览时,其注意力只能集中于少数展品上。博物馆体验展示通过3D、4D环幕影院、模拟场景、数字沙盘和虚拟世界等体验方式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创造一个能调动观众新奇感与兴奋感的环境条件,帮助观众尤其是首次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将展览讯息群组化,有效提升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力,同时还能鼓励观众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互动

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里讨论的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博物馆学习环境中,博物馆以达到良好教育效果、构建展览与观众间的关系为目的,围绕展览主题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的教学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将观众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有展览对观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有观众对展览文化传播的影响。

目前各博物馆常见的互动形式主要有博物馆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类艺术作品、文化实践活动以及以多媒体科技为核心的各类人机互动游戏等。博物馆展览的互动性不仅仅来自于围绕展品设计的各种形式的开放式互动展示,也来自于启发观众想象力的陈列文本。成功的互动展览给观众带来的不是“眼球运动”,也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肢体运动”而是“心脑运动”。互动展览不要求观众记住展品的年代、质地或者涵义,鼓励观众在动手参与的同时让大脑也活动起来,以引发观众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兴味盎然,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评论